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62-9006

中国易货贸易百年发展史之革命贡献

 二维码 191
发表时间:2021-04-19 19:39作者:融易通来源:融易通

中央苏区时期,通过易货贸易打破敌人经济封锁

中央苏区时期由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加之不法奸商和反动分子的破坏,根据地的对外贸易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根据地内的日用消费品十分紧缺,严重影响了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提出了思想上重视和管理上加强的对外贸易思想。他指出:“我们有计划地组织人民的对外贸易,并且由国家直接经营若干项必要的商品流通,例如食盐和布匹的输入,粮食和钨砂的输出,以及粮食在内部的调剂等,现在是异常需要的了。”并强调:“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的对外贸易,以苏区多余的生产品(谷米、钨砂、木材、烟、纸等)与白区的工业品(食盐、布匹、洋油等)实行交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枢纽。”为了发展对外贸易,毛主席要求各级政府的主席团、国民经济部和财政部的同志们,要把发展贸易这项工作经常放在议事日程上去讨论、去督促、去检查。号召群众为巩固金融、发展贸易而斗争。在毛主席的领导下,1933年4月,正式成立了中央国民经济部对外贸易总局,又称中央对外贸易局,并在赣县的江口、闽西的汀州、会昌乱石、吉安值夏等地设立了直属对外贸易分局,以管理中央革命根据地对外贸易事宜,设法打破封锁,保证根据地境内的生产品与境外的商品,得以经常的交换,消灭农业生产品与工业生产品价格剪刀差现象。中央苏区的对外贸易,实际上是以货换货,以物换物。把苏区生产的粮食、钨砂、木材等出口到白区,换回食盐、布匹、军工材料和医药器材等。经过中央对外贸易总局和下属机构及广大红色外贸战士的共同努力,中央苏区的对外贸易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缓解苏区物资供应紧缺的困难,满足苏区军民生活,支援革命战争,促进苏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时期,易货贸易化解边区经济危机

抗战时期,边区的贸易政策是“服从于边区自给自足的经济政策,以边区之有余,易边区之不足” 。相关的税收措施紧跟这一政策,争取必需品输入,并限制非必需品的输入,从而对贸易战形成辅助 。这主要表现为对不同物品实行不同税率,如在进口税方面对棉花、布匹等边区的必需品实行低税收;对烟酒等非必需品实行高税收 。而在出口税方面则对边区的富余产品实施低税甚至不征税 。如对食盐不征税,对甘草则征税较轻 。同时,通过实行货物活动税和过境货物回税等办法,有效限制了敌方对边区的物资倾销,保证过境货物不在边区内偷销,并保证正当商人的合法贸易 。如在1943年与国民党的贸易战中,陕甘宁边区便通过这一方式制止了对方对茶叶、玻璃、球类制品、橡胶玩具等货品的倾销 。

建国初期,易货贸易打破全面禁运阴谋

2019年11月16日,商务部原钟山部长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奋力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积极应对西方全面封锁,同东欧等经互会国家开展易货贸易。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扩大了对华封锁、禁运的范围,以配合其在朝鲜战场上的军事进攻,以期引发中国的政局动荡和社会混乱。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后,美国又加强了对输入中国的物资和驶往中国船只的控制,同时取消所有已经核准出口至中国的特种许可证。12月,美国宣布对华实施全面封锁和冻结外汇。1951年5月,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禁运,致使参加禁运的国家达36个。8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另一个针对苏联和中国进行出口管制的法案,即巴特尔法案,并坚持美国对禁运范围的单独审核权。1952年9月,巴黎统筹委员会内又增设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华禁运的管制。面对上述针对新中国的疯狂封锁与全面禁运,陈云在中央的统一指示和部署下,迅速组织和领导相关部门及人员对现实状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制定了周密的对外贸易工作方针和“反封锁、反禁运”斗争策略,其中易货贸易策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50年12月12日,陈云向中共中央提出了紧急应对措施时指出:考虑出口的新方式,着令各地除易货外,一律暂停签发出口许可证,以免出口外汇遭受冻结。改变在国际贸易上的做法,一般的采取易货办法,在易货的做法上,尽量缩小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结算差额,以减少贸易外汇遭受冻结的危险。在权衡利弊后,陈云果断决定改变在有限禁运时期采用的出口结汇制度,建议中共中央着重开展易货的贸易方式。1951年1月,陈云致电中共中央,认为“在美日禁出冻结、欧洲继续出口的可能性未澄清及我向资本主义国家大量订货未回国以前,对资本主义各国的出口政策,必须适合于进口的情况”,“至少六个月内我们的出口办法,应该是易货,而不是结汇”。

将贸易方式由结汇变更为易货,将会造成短期内中国出口减少、出口货物价格降低等问题,对此,陈云提出具体的补救方法:对出口农产品按将来出口的可能程度及国家的财力,一部分照常收购,一部分略减收购。对出口手工艺品及出口加工产品,则大部照常收购和加工,维持工人生活,而免救济。并推动出口商与进口商联合起来寻找贸易机会,有效推动了易货贸易的顺利实施。此后,易货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开始逐步上升。

改革开放初期,易货贸易助推经济复苏


1987年,党中央又提出并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要求沿海地区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竞争,扩大产品出口,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并加强沿海和内地的横向经济联系,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贸易方式不断增多。除原有的贸易方式外,我国采用了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和进料加工等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寄售、代销、包销、独家代理、租赁、拍卖、招标、投标以及期货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在具体业务也有所采用,在技术进出口中还采取了提供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在这一时期,国务院多个部委多次发文支持同苏联、东欧国家开展易货贸易,易货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有效补充,在助力我国经济复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20世纪80年代起,现代易货交易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普遍兴起,成为这些国家减少现金用量、增加销售、减少库存、开发新客户、开辟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近年来,现代易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约30%。发展易货贸易行业,顺应全球化趋势,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开辟国际易货贸易新渠道,探索国际产能合作,让我国质优价廉的产品“走出去”,换回国外的优质资源,扩大贸易规模,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易货贸易是国际贸易方式的一种创新形式。在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下,设计和建立“现代化易货贸易”生态、标准、联盟与制度,占领全球价值链制高点,创新多赢的世界贸易格局,推动交易制度与货币制度的联动改革,实现更加公平、有效、科学的贸易环境,是应对美元霸权和危机风险的战略选择。
作为唯一代表我国易货贸易行业创新发展方向标的社团组织中库会,在党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引领中国易货贸易事业实现产品易货到产链易货的转变、数据易货到数字易货的提升、国内易货到国际易货的飞跃。中库会在已故创会会长毛德鼠及现任会长洪涛教授的领导下,起草发布了我国易货贸易领域行业标准和多项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编制了中国易货贸易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搭建并运营了工信部批准的“中国”字头网站中国易货贸易网;研发了中国易货行业人才数据库、资源数据库、交易数据库。从理论中探索、从实践中验证,成功开发全系易货方案设计及配套服务、易货解债、易货赋能、易货贸易园区、社区易站等创新项目并面向全国模式复制、输出。
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易货贸易等指导意见。2021年3月18日,人社部正式发布“易货师”新职业,明确易货师的工作任务是策划客户需要的易货方案;协助易货商管理易货交易账户;开展易货额度跟踪服务;实施易货商到期易货额度的易货交易;优化配置企业产、供、销资源;使用各类易货交易平台完成易货交易;评估企业易货的商品;通过易货方式为企业解债。
中国改革报》刊发《“十四五”开局之年 中国易货贸易发展趋势分析》,文章指出:“十四五”新时期的中国易货贸易,将向标准化、法治化、绿色化、多元化、数字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标准化将引领易货行业规范发展;新职业发布将促进易货人才培养;重视文化建设将为易货行业提供精神动力;易货贸易生态圈(链)将进一步完善;易货行业的营商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数字易货贸易示范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传统易货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经营瓶颈倒逼多样化易货模式创新;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品质中打造品牌;易货贸易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新机遇;易货贸易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易货解债成为化解债务问题的有效途径;房地产易货引领易货贸易新的发展方向;闲置资源、无形资产易货前景广阔;国际化易货贸易将成为新亮点。
易货贸易作为一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方式,在实现中国商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国际贸易新格局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公司全称:融易通(深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路    
联系电话:400-8629-006